实例分析会展产业基本结构
发布日期:2023-06-25 浏览次数:250
会展产业的主要结构包括社团(各类型的社会团体,如农业、工商业、科技、文化、宗教、体育等组成之社会团体)、政府机构(包含各级政府及其下属机构,如信息建设、科技、商务、交通、卫生等部委组织机构)、公司(包含大、中、小型公司,国际、跨国企业,合资、内资、外资企业)、产业(包含各类行业单位、工会、协会等,如土地、烘培、海事、房产等)、学研机构(包含公、民营之学校、研究机构等)及公众和个人七大类型。这些机构可以单独举行会展活动,也可能综合共同举办。作为组成会展牵动引擎的这些组织,通常在取得一定的资金支持、有着相当大的主题发展空间,以及有确实能够带动某种产业发展或深人开发的机会时,就会启动,相对地为当地的某些发展创造新的契机。单就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带动效应来说,一个上海市连接着长江三角洲,再辐射到全国及近邻亚洲各国。《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和对策)(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)一书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,提出了衡量上海生活质量的指标框架,分析世博会影响上海生活质量的可能方面,为具体的实证研究提供框架。具体来说,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有如下四个影响;
(1)世博会通过为上海经济增长提供增量刺激因素,对上海经济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。
(2)世博会为优化上海大都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新动力,将对上海环境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带来明显影响。
(3)世博会对健康生活质量中与公共卫生相关的方面有强烈的影响,但对人均预期寿命等没有直接的影响。
(4)世博会对教育质量的某些方面,如会展相关人才的培养,有强烈的影响,但对人类发展指数计量的高等教育毛人学率没有直接影响。
实例分析会展产业基本结构
同样地,世博会在对上海商业、会展业、旅游业、房地产业、交通产业、社会发展、社会稳定、就业、外来人口管理、医药卫生、文化建设、人口发展、城区发展定位、水资源、都市发展空间结构、高速铁路网、政府采购、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等议题上,都提出了影响发展的见解。这些见解基本上都具有正面的影响和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从会展活动的长远影响看,各地都积极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,主要就是因为会展活动为该地开了一扇窗。面对国际社会的目光及焦点,产业及城市的投人,换来了极大倍数的宣传效果,而这些是用有限的金钱不容易买到的,更何况对该地民众的国际观、世界观、声誉地位及生活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。